2014年色谱年会热点——探求环境污染与生命健康成为-下载亚博
2014年12月12日,由北京色谱学会主办,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承办的2014年北京色谱年会在北京龙爪树宾馆召开,来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仪器企业等的近400位业内相关人士参加了本次会议。各位学者及仪器厂商代表就相关领域研究与色谱技术的结合及色谱技术的发展与相关方法的开发给现场的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会议首先由江桂斌院士致开幕词,江桂斌就近年来色谱技术的发展以及色谱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做了简要概述,同时对到场的观众和嘉宾表示了感谢。
本次的会议的主题是“色谱技术在环境和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作了题为《膜蛋白组分离鉴定新方法研究》的报告;报告首先从膜蛋白质研究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挑战讲起,介绍了膜蛋白在外界物质运输、分子识别以及信号传导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目前研究所面对着的难题即组成复杂、丰度低、强疏水性。接下来针对膜蛋白组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张玉奎院士讲了shotgun膜蛋白质组研究的策略以及运用lc-ms/ms对鼠脑膜蛋白质组进行的分析,其研究结果数据与文献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报告的最后张玉奎院士还就近五年来有关我国色谱技术发布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和发布,结果表明近五年来我国的色谱技术发布的论文总数始终领先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而且近年来有着逐步增高的趋势,表明色谱技术的研究以及方法开发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热点。
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作了《基于液-质联用代谢组学平台对环境污染的分子毒理研究》报告,蔡宗苇指出环境污染物暴露具有中毒性慢,但毒害不可忽视的特点,接着介绍了环境污染物与代谢组学之间的联系。“环境污染物暴露后影响某些代谢酶的活性或修饰,均可能引发新的生化反应,代谢组学正是鉴定这些新的生化反应的有力工具,并且小分子代谢物在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下起着信号放大作用,能及早检测到早期毒性反应的生化变化”,接下来蔡宗苇做了环境污染“毒王”二噁英对小鼠肝脏的影响的研究,并采用色质联用技术从代谢组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来自清华大学的张新荣教授介绍了《单细胞质谱分析的现状与挑战》,指出荧光探针是目前单细胞分析与成像的主要技术手段,但这种分析手段存在的一些缺陷,例如分析目标需要有明确的识别对象而且分析受到分子光谱谱带宽度的限制,而采用质谱手段对单细胞分析具有多组分分析同时进行、无需标记和精准定量的优点,同时张新荣具体讲了“结合膜片钳的单细胞esi-ms分析方法”和“结合spme的单细胞esi-ms分析方法”,最后指出有关“单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是未来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陈义研究员在此次年会上作了《超痕量赤霉素之色谱-质谱定量测定》的报告,报告中陈义在对植物激素中的“大家族”赤霉素测定过程中遇到的超复杂、超痕量衍生、样品限量等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讲了采用ce-lif、化学衍生和液质联用技术测定麦种中和拟南芥的赤霉素方法的优越性。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关亚风研究员在此次报告中讲了有关在《色谱与光谱仪器设计中的体会》,关亚风先从理科学生毕业后的理想和现实变化谈起,引到了作为科学和工程的真实世界也非理想,“按照理想化的知识来设计科学仪器,性能是非常不理想的”,接下来关亚风提到了在仪器设计过程中人们容易忽视的十三个问题,它涉及到了电子、材料和光学三个部分,其中包括了pcb板上焊点的电阻、插线头接触电阻、材料的热导率和光路器壁的反射,并详细说明了忽视这些问题可能对仪器性能所产生的影响。
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作了题为“临床脂质组学分析新方法及其应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运用改进的2dlc-ms/ms方法来分析动脉粥样硬化、肝癌和乳腺肿瘤病人的血液样品,该种方法可应用于临床脂质组学分析。